专注电炉铸造10年
全国咨询热线:15028752820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八十五载从“新”出发一起回顾中山医院这一年的重要“新”事

时间: 2025-05-07 09:48:40 |   作者: 产品展示

产品介绍

  据悉,医院将以5G为支撑,打造智慧医院 “新范式”,构建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佘山院区“智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项目真正开始启动2月25日,我院佘山院区“智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项目真正开始启动,打造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新标杆,探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各级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共同启动了“智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项目。

  我院对标国际一流,加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多个领域开展医疗技术创新,用高精尖的医学技术不断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实现国际首例“亲属肝”和“废弃肝”双供肝肝移植;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新型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助力“中国智造”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全国首例利用自体“血管拼接”挽救垂危患者;超高难度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两期手术令“折叠人”重获新生……

  4月27日,我院完成了第100次全员核酸检验测试。据悉,3月1日至4月26日,我院共完成核算检验测试137万余人次;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且保持高位运行。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院领导驻院工作、抵前指挥,医院“总司令部”坚持每日晨会制度,全盘统筹“1+3+X”,即医院总部和三个新冠救治机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定点医院、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徐汇西岸A馆方舱医院)及其他临时医疗保障任务等工作,各部门密切协作,把各类问题做到“日清日结”,保证了疫情防控、常规医疗、急救抢救等医疗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5月2日、3日我院开展了互联网医院“云端”义诊活动。由樊嘉院士、汪昕教授、葛均波院士领衔,来自医院38个科室58个专家团队,近百位医生“云端”为患者答疑解惑。“云端”义诊共迎来近3000位患者咨询。为了不让药品配送成为“堵点”,医院药剂科党支部率先发起动员,在党委支持下,各科党员纷纷志愿加入义诊活动药品配送的队伍。短短数小时,近百位党员志愿者、31部车集结完毕,38支药品“闪送”小分队准备就绪。两天里,志愿者们共完成送药近400单,为患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药品配送难题。

  7月5日下午,我院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十一届上海市纪委六次全会、市教卫工作党委以及复旦大学2022 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部署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年度工作,助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7月12日,世界首位使用“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R)的患者,于我院顺利出院。聚合物瓣膜相比传统生物瓣膜,常规使用的寿命延长一倍,可达20-25年。该例聚合物瓣膜的成功植入,标志着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在部分领域引领全球创新。

  8月18日,一架带着捐献器官的直升机,在我院肝肿瘤和心血管病综合楼楼顶专用停机坪降落,捐献器官通过“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地被送往手术室。此次航空转运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9月8日,在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院教师节庆祝大会暨2021-2022学年教育工作表彰会举行,表彰一年来在医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此外,心内科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当选为第十届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我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教授当选第十届复旦大学“本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由我院牵头,上海联影、联影智能、上海联通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融合5G的医联体影像协同创新平台”入选2022 SAIL奖(Superio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TOP30榜单,我院是唯一入选榜单的综合性医院。该奖项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奖项。该项目已获发明5项专利,入选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2020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等3项奖励,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

  9月14日,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揭晓。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共获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推广奖1项。

  在“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评选中,我院感染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胡必杰教授获评“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9月27日,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我院周俭教授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我院急诊科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我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2020年度排名第一、2021年度排名第二,且连续4年获得最高评级A++。在不断的提高医疗安全、质量,优化就医秩序的同时,再次获得上海三级综合公立医疗机构满意度评分首位。此外,“2021 年度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和最佳品牌传播榜单”发布,我院荣获 2021 年度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优秀公立医院(国家/省级)第二名;2021 年度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称号——公立医院第三名、最受大学生欢迎医院。官方微博、微信影响力均为全国前十、上海第一!

  在2022年度“上海医务工匠”培养选树活动中,我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获评“上海医务工匠”。她积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职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守护市民健康。

  11月14日,我院获批上海市产医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单位。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中,我院位列全国第三、上海第一,位列2021年度上海医院医学科研竞争力第一名。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官方网站公布的2022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复旦大学及我院特聘教授王向东教授当选2022年欧洲科学院院士;10月28日,第十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获得者揭晓,我院副院长周俭教授和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荣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10月16日,我院党委书记汪昕、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樊嘉,以及医院党委委员等全院2280名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认真聆听习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内容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大家都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山力量。会后,汪昕书记带领全体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我院还分别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统战工作线上会议、医联体党建联盟线上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18日,我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新落成的医教研综合大楼举行。各相关领导、我院战略合作企业代表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并现场调研了国家医学中心—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斜土路公交停车场功能提升工程建设情况。我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于今年8月31日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立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11月19日,由我院主办的“医学创新与公立医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暨中山医院建院85周年学术活动”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相约云端、相聚线下,共同探索医学事业高水平发展之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之路。大会通过中文、英文双语频道直播,观看人次达近40万。

  11月24日,“2021年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发布,我院位列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第一。我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代表医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山人”如何在做好繁忙医教研工作的同时,蓬勃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

  11月25日下午,我院人才科技大会召开。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处谭朴珍处长分别作专题报告。未来,我院将积极贯彻二十大精神与习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高质量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打造人才高地。

  2022年我院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化正式签约已达100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我院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21项我院的系列专利转化举行了签约仪式。此次双方的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加快上海的产医融合步伐,为建设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夯实基础。

  12月17日,中国医院协会在2022中国医院大会开幕式上发布《2022年优秀医院院长及突出贡献奖表彰决定》,樊嘉院长荣获中国医院协会2022年突出贡献奖,他在2021年度上海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中列综合类医院第一名。

  12月19日,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经会议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当选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副主席,我院副院长钱菊英当选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据悉,葛均波还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八届委员会副主委。葛均波院士长期致力于推动我们国家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在2022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中,我院顾建英副院长荣获“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据悉,医院将以5G为支撑,打造智慧医院 “新范式”,构建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